雅图在线 首页 | 交友 | 影视 | 影吧 登录 | 注册
首页  心情日记  相册  影片点评7  影片关注8  好友列表1  最近访客54  网址收藏  留言板1014
加为好友
发送留言
头像 
相册 0
人气:872
会员名: td123  VIP
Lv09.护国法师 (73521)
昵 称: 天地无用 (男)

 影视标签(7)
10
迅电流光
影评(3)
人气(14%)

一部励志片。比较清淡口味的。
8.925
黑衣女人
影评(7)
人气(27%)
非常好看
作为一部恐怖片来说不错了,主角眼神配合阴沉沉的环境给这部影片的恐怖增加了不少氛围,看来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·雷德克里夫迈出了新的一步,小伙子钱途无限哦...
7.75
CCTV12天网栏目
影评(10)
人气(100%)
非常好看
可以学习点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。

 最近发贴(830)
·《星星》今晚大结局 是否“大团圆”惹人关注  发布于:2014-2-27 9:14
·《泰迪熊2》开拍 麦克法兰不再主持奥斯卡  发布于:2014-2-27 9:12
·剧版《钢的琴》首播 汪洋接棒师姐秦海璐挑大梁  发布于:2014-2-25 9:29
·《放手爱》即将上映 全球“示爱”活动引关注  发布于:2014-2-25 9:28
·《江南四大才子》浙江将播 刘恺威杨幂遭遇情变  发布于:2014-2-21 9:30
更多>>
影吧首页 >> 灌水娱乐吧 >> 阅读605 +100经验值 回复 发贴
(转载)炮轰中国译制片:我们需要怎样的配音?  发布12-2-2 10:00

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译制片在我们能看到的外国片里仍一统天下。《罗马假日》、《英俊少年》、《追捕》、《佐罗》、《茜茜公主》。。。。。。译制片曾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和泪水。但对于我这样70年代末生的人来说,自从跨入大学校园起,译制片却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。

   大学时代我们买的多是盗版VCD,画面普遍比较差,中文字幕也翻译得很不地道。更有无良盗版商,用软件翻译原版英文对白,看字幕犹如读天书。即便如此,大家也是不愿听中文配音的,因为我们可以忍受画面的差强人意,但很难接受僵硬、缺乏个性的中文配音,将剧中人物的精气神消磨殆尽。盗版商们临时请的草台班子给碟子配音,设备的简陋就可想而知了,原片扣人心弦的音乐和声效往往在对白时被压制得声若游丝,所以我们往往宁可切换到原版的声道。盗版碟是这种状况,正规译制片厂的出品也好不了多少。大学里常会组织看电影,其中很多是译制片,但看过众多原版片的我们,面对略带文艺腔的配音和较差的声效,仍是提不起兴趣。
  
   因为中国的配音水平的不能与时俱进,这几年来已经很少看译制片了。有时候,也会反思自己对译制片是否过于刻薄,有太多的偏见了?其实看译制片也有好处,譬如不会因为看字幕而错过精彩瞬间。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,硬件的完善,译制片厂商对音效的处理应该会日臻完善,而中国的配音演员队伍应该也逐渐壮大了,会有更多“声优”涌现,配音水平应该大有长进了吧?正好今年留深过年有大把的空闲时间,于是初六在CCTV-6看了《指环王之双塔奇兵》,八一厂译制片,感觉配音尚可接受。初七还是这个频道,又看了央视配音版《风语战士》,却让我觉得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!对于配音界的不正常现象,即便我是一个纯业余的西片爱好者,也是忍无可忍。
  
   中国翻译届一直讲求的是所谓“信、达、雅”,配音界似乎也是以此作为参照来给大片配音的。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,“信、达、雅”这个标准是新中国成立前一些留辫子的满清遗老提出来的,本身是颇值得商榷的。但是不管怎样,“信”和“达”目前仍然对译制片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,只是配音界在理解上出现出了偏差;至于“雅”,则明显不符合时代潮流了,目前我们的某些译制片制作单位还是奉若神明,透着一股迂腐。
  

   为什么要看译制片?有的观众,特别是中老年观众,因为多年的习惯,觉得听中文就是亲切。还有不少观众,对他们来讲看译制片只需要听对白就好,可以不用紧盯字幕,随时关注剧情发展,图的就是省心。但是目前译制片的现状是,大部分观众看译制片是很累的,非常累。最大的困扰是演员的嘴在动,配音则像机关枪,常常一遍台词过去,观众却云里雾里,不知所云。100分钟的电影,往往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深藏玄机不容错过,特别是大片里电光火石般的精彩瞬间,若是配音不到位,将会大大影响观众对整部电影的解读。在家看影碟还可以后退反复看,但是在影院、在电视上呢,有BACK键可用吗?我看这种不该叫译制片,直接叫翻译片好了。
  
   这就涉及到一个“信”的问题。我从不怀疑大陆现在制作单位的翻译水平,最起码翻译出来的对白,从字面上绝对是有“信”的,是符合原意的。但是电影不同于小说,配音是要用来听的,字面翻译得再准确,在观众听来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了。作为译制片很重要的翻译,我们追求了准确,却忽略了观众的感受。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本身就有很大不同,原始对白在英文环境听来幽默有趣,但完全直译为中文就无法表现它的风格了,因为不符合汉语习惯,在观众听起来要么是废话连篇,要么是不知所谓。
  
   什么才是配音的最高境界?剧中人物对白讲完了,观众也完全听懂了并了解弦外之音(如果有的话),而不需要回放(如果能回放的话)。相对而言,港台的配音这一点做得比较好,多用中国的成语、俗语,能使用配音更通俗、风趣。类似于音乐界民族唱法的划分,大陆很多译制单位包括上译厂,可以归于学院派,翻译和配音总略显呆板、生硬,总感觉与剧中环境和气氛脱节。

 
   “达”,就是要忠实原片的风格,不要人为的去加工、创作成另外一种风格。
  
   但是,对西片修饰过度,滥用文艺腔,刻意去营造一种与国产片不同的配音风格,这似乎是我们配音界的通病,这种风气盛行至今。为了对口型,拿腔拿调,拖长音调。一些制作单位片面追求对口型,凭空生造一些语气词,口型对上了,我们却发现语气跟画面不是很协调,跟原音对比,语调、语气变得拖泥带水。
  
   口型重要,还是忠实原文语调、语气更重要?我认为是后者,而我们的译制片却本末倒置了。有一次看CCTV的节目,一位知名配音演员现场为电影片断表演配音,此君颇喜欢腹腔发音和拿腔拿调,而且从其陶醉的表情来看,对自己的配音似乎是颇为自得的,或许他自认为这才是优雅的配音艺术吧?可惜原片我看过,其配音跟原音相比,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个人感觉就象吃了个苍蝇。
  
   原音干脆利落的,我们的配音也应干脆利落;原音平淡的,我们就不应该试图去美化,毕竟这不是话剧。举例,英文里一句平淡而简单的打招呼“Hi,Mr SMITH”,我们的配音演员却非要用腹腔发出这样又长又做作的声音:“OH~~~~~~~~~~,史密~~~~~~~~~~斯先生~~~~~”。长期以来,这种学院派的艺术腔误导了多少国民,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,在VCD大规模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,都认为外国人说话都象译制片里一样,个个绅士且中气十足,说话喜欢拖着音调。
  
   长期以来,译制片厂还有很不好的一个风气,就是习惯用成年演员给小孩配音。大人就是大人,无论演员如何努力,如何腻着嗓子装嫩,那一份童稚总是模仿不出来的。我不是反对大人给小孩配,但一定要专业。其实日本动画片很多就是专业给小孩配音的,但是他们配音比较到位,也很自然。日本声优人才济济,我们目前还无法相提并论,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直接用小孩来配音呢?
  
 
   过“雅”则失“信”。
  
   无论是翻译,还是配音,雅跟达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,尤其是后者。电影的对白基本上都是口语,如果一味强调雅,就容易偏离角色性格和其社会背景。本来剧中人物是个小痞子,满嘴脏话正好体现了其人物性格,可我们一味回避,美化,这就严重背离了剧情。还有音色,一些反面人物的角色原声是干瘪、生涩的,正好反映了其性格特征,可是我们听到的配音音色却往往是中性甚至是优美的,直接破坏了原片对人物角色的诠释。
  
   我们的国产剧都可以骂王八蛋,难道洋人在电影里就不会说脏话?我就不明白了,为什么英文骂娘,都一律要翻译成好听的“该死的?”这句骂娘的话中文里没有,基本上属于译者无谓的创造。这种现象在八九十年代的译制片相当常见,那时影迷们都感叹:外国人素质就是高啊,彬彬有礼,说话都不带半个脏字!当然,过度美化和修饰,现在的译制片有所改观但还不能说已经拨乱反正了。译制片,就应该尽力用中文配音再现原片风格,而不是搞什么再创造将原片弄得面目全非。
  
   我一直觉得,译制片的衰落,不在于VCD、DVD的普及,也不在于其他娱乐媒体的冲击,而是我们的配音演员在思想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,配音队伍鱼龙混杂,另外译制片厂僵化、保守的体制也限制了有潜质的年轻配音人才的发展,而不少主力配音演员依旧固守着文艺腔,过度修饰,一人分配多角,这些都导致与角色性格特征脱节严重,这样出品的译制片没有人爱看。长此以往,中国的配音队伍将逐渐萎缩,配音水平上不去,译制片完全被字幕片取代也就为期不远了,这绝不是危言耸听!


回贴 2 | 阅读 605
2条回贴 | 当前第1页/共1页
  小龙admin_yulong   湖北省 宜昌市  1楼 回到顶部

回复:(转载)炮轰中国译制片:我们需要怎样的配音?   12-2-2 10:04

这篇文章的原作者至少吐出了很多人的心声!
  纸醉清风am10007   广东省 珠海市  2楼 回到顶部

回复:(转载)炮轰中国译制片:我们需要怎样的配音?   12-2-3 0:04

对于中国的配音无语了,但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……难以改变
发贴请先登录
声明:如有来函说明本网站提供内容系本人或法人版权所有,本网站在核实后,有权先行撤除,以保护版权拥有者的权益
2004-2024 雅图在线 | 联系方式 | 鄂ICP备11007161号